在以新能源產業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不斷突破發展的變革期,天原集團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戰略支點,緊扣“兩年強基,三年拓展”發展戰略,通過大力實施技術創新第一課題,推進自主研發與技術突破,著力破解制約集團產業鏈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為集團構建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注入強勁動能。
近年來,隨著電池及材料端技術工藝的持續創新、突破和應用,磷酸鐵鋰電池性能得到大幅提升,低成本與高安全性兼顧的磷酸鐵鋰電池越來越受業界青睞。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409.0GWh,占總裝車量74.6%,累計同比增長56.7%。在動力、儲能市場裝機量不斷攀升的背景下,磷酸鐵鋰電池在全球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隨著技術創新升級,相關企業盈利能力將得到優化,磷酸鐵鋰電池也將在更多領域得到應用,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擴大。
鋰電新材作為天原集團新能源戰略布局的核心載體,以磷酸鐵鋰為主營產品,開發了高壓實動力電池材料、長循環儲能電池材料、低溫快充型倍率電池材料等,現有產能10萬噸/年。
聚焦核心技術 破題攻堅鍛造產業硬實力
鋰電新材依托集團級重大課題攻關體系,以"第五代超高壓實磷酸鐵鋰材料開發及工程化關鍵技術研究"技術創新第一課題為核心突破口,展開系統性攻關。致力于在材料微觀結構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著力突破材料壓實密度與容量的協同提升瓶頸。目前第五代產品已完成實驗室階段驗證,正加速推進工程化量產進程,為開拓高端市場、深化行業合作、鞏固和拓展公司在新能源產業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綠色煥新躍遷,迭代升級塑造低碳新優勢
作為“雙碳”目標踐行者,鋰電新材始終將綠色理念貫穿研發全鏈條。其第五代材料產業化應用后,可使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提升10%左右,大幅提升動力電池綜合性能,直接推動新能源汽車能效升級與碳減排進程。據測算,每噸磷酸鐵鋰電池在全生命周期內可減少近300噸碳排放量,為動力電池出口國外市場打通關鍵綠色通道。
極限制造突圍,成本重構驅動效能躍遷
面對行業成本競爭白熱化趨勢,鋰電新材牢牢把住“極限制造”這一核心競爭理念,同步推進“高性能磷酸鐵鋰多元化增效技術革新項目”技術創新第一課題,通以納米粉體調控、微觀形貌修飾、優化材料的晶體結構等技術手段,增強材料的本征性能,顯著提升材料的核心性能,有效抵抗外部環境與復雜工況帶來的性能劣化,降低材料生產過程中對原材料一致性和工程制備能力的依賴程度。通過上述技術創新與優化,能夠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強產品性能等多個維度取得顯著成效,為公司鋰電材料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帶動動力電池需求持續攀升,技術迭代升級也將不斷推動產業變革。在需求井噴與技術門檻的雙重作用下,行業將呈現“強者恒強”格局,而技術創新的持續投入將是企業穿越周期、實現長期價值的關鍵。天原集團將持續錨定新能源產業前沿,持續加碼研發投入,以核心技術攻關為抓手,全力推動鋰電材料領域的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力爭在高性能動力電池材料領域實現關鍵性突破,在萬億級新能源賽道上構筑差異化競爭護城河。